【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晉中:十大脫貧成果造福老區(qū)人民

2021-05-26 18:39:57 來源:山西日報   瀏覽次數:

和順縣易地扶貧搬遷新建小區(qū)和配套的扶貧產業(yè)園。

榆社縣農村新貌。

昔陽縣仿真花扶貧產業(yè)。

左權縣聯村光伏電站。

  經過8年精準扶貧、5年脫貧攻堅戰(zhàn),晉中市昔陽、和順、左權、榆社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7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6.7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取得了這場戰(zhàn)役的全面勝利,10大脫貧成果造福老區(qū)人民。

  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全市20.8萬人次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享受教育資助,義務教育入學率穩(wěn)定在100%。2532個村衛(wèi)生室全部達標,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參保率100%。累計改造農村危房17670戶,完成住房安全認定98623戶。累計實施飲水安全和鞏固提升工程1141處,使1531個村、107.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7.04萬人)受益。

  低收入人口實現穩(wěn)定就業(yè)。圍繞“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累計培訓勞動力13.86萬人次。加大低收入人口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打造了榆社“古陶”古建、左權護工、平遙家政、晉中電子裝配工等勞務品牌。特別是2020年,出臺“七個一批”一攬子舉措,推動全市受疫情影響未就業(yè)的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yè)。全市返崗務工貧困人口達到9.27萬余人,是2019年務工人數的115%。

  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市確定集中安置點33個,158個深度貧困村完成整村搬遷,10893戶26565人喜遷新居。建設扶貧車間17個,配套社區(qū)管理機構14個、基層黨組織20個、衛(wèi)生院(所)28個、中小學校20個、幼兒園15個、活動室24個、文化廣場22個、社區(qū)服務站點36個。

  貧困地區(qū)基礎設施得到明顯完善。建設“四好農村路”5335.7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建設貧困縣太行板塊旅游公路290.3公里,建設農村物流節(jié)點1786個。大力推進電網改造升級,全市所有行政村和具備條件自然村通動力電比率100%,供電可靠率99.9%,電壓合格率99.98%,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47千伏安。持續(xù)加大貧困地區(q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基站數230座,新建光纖覆蓋設備57個,貧困村無線網絡全部覆蓋,光纖通達率98%。

  貧困地區(qū)公共服務得到顯著提升。全市鄉(xiāng)鎮(zhèn)(街道)建成高標準綜合文化站135個。行政村(社區(qū))建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902個,達標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20年的91%。累計送戲下鄉(xiāng)6219場,選派文化人才到貧困地區(qū)提供服務225人次。

  貧困地區(qū)農村環(huán)境得到全面改善。具有脫貧任務的9縣共完成87731戶農村衛(wèi)生廁所改造,全市衛(wèi)生廁所普及率66.4%。9縣共建成各類農村生活垃圾中轉設施105座,垃圾收運覆蓋9縣98個鄉(xiāng)鎮(zhèn)、1502個行政村,9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覆蓋的行政村比例95.18%,覆蓋的鄉(xiāng)鎮(zhèn)比例100%。1178處非正規(guī)垃圾堆放點全部完成整治,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莊288個,其中納管型139個、設施型112個、收集池37個。

  特殊困難群體得到有效保障。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從2016年的3017元/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4975元/人/年;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平均標準從2015年的3025元/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6489元/人/年;全市有52182名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蛱乩ЧB(yǎng),占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數的22%。

  農業(yè)產業(yè)得到全面提升。全市雜糧規(guī)模達61.90萬畝,設施蔬菜規(guī)模達8.15萬畝,果園規(guī)模達63.98萬畝,中藥材規(guī)模達22.96萬畝,畜類存欄達313.42萬頭,禽類存欄達5311.61萬只。光伏扶貧電站累計收益2.85億元,惠及845個村、6.6萬人次。確定省級旅游扶貧示范村33個,和順許村、左權蓮花巖成為國家鄉(xiāng)村旅游創(chuàng)客基地。9個扶貧任務縣全部建立了電商產業(yè)園,培育涉農電商企業(yè)69個。榆社的托管代養(yǎng)契約養(yǎng)殖、左權的光伏、和順的火麻、昔陽的白蘿卜、太谷的設施蔬菜、祁縣的酥梨、平遙的養(yǎng)殖、靈石的核桃、壽陽的玉露香梨成為重要支柱產業(yè)。

  鄉(xiāng)村實力得到大力加強。選派339名機關事業(yè)單位干部到305個行政村任職,其中整建制下派18個村。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100%“破零”,絕大部分達到5萬元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551元增加到2020年的9425元,年均增幅比全市農民收入高20個百分點以上,工資性收入和生產經營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轉移性收入占比逐步下降,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黨在農村的執(zhí)政基礎更加鞏固。通過開發(fā)式扶貧,貧困群眾自主脫貧能力穩(wěn)步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干部隊伍得到全方位鍛煉。2016年以來,累計選派上萬名干部駐村幫扶,選拔27名優(yōu)秀年輕干部充實到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提拔重用178名具有鄉(xiāng)鎮(zhèn)黨政正職經歷干部,754名扶貧干部得到提拔晉升或表彰表揚?;鶎痈刹刻貏e是青年干部在精準扶貧、精準幫扶實踐中了解了基層,學會了做群眾工作,得到了全方位歷練成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下一步,晉中市將繼續(xù)發(fā)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精準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大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xiāng)村振興,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亮點】

  提升攻堅成效 探索經驗做法

  近年來,晉中市積極加大脫貧攻堅領域的改革創(chuàng)新力度,在助推貧困縣脫貧摘帽、加強非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促進低收入人口就業(yè)、社會幫扶等方面創(chuàng)新觀念、創(chuàng)新方法,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經驗做法。

  “五縣幫扶”促摘帽

  針對榆社縣條件差、底子薄、任務重的實際情況,晉中出臺《關于扎實做好五縣(區(qū)、市)幫扶榆社縣脫貧摘帽的實施方案》,在市域范圍內創(chuàng)新實施“先富”幫“后富”機制,由榆次、介休、靈石、壽陽、示范區(qū)晉中開發(fā)區(qū)等5個經濟相對較好的縣(區(qū)、市)對口幫扶榆社縣5個鄉(xiāng)鎮(zhèn),為榆社縣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項措施”補短板

  在抓好貧困縣鞏固提升基礎上,晉中推出《關于支持和加強非貧困縣脫貧攻堅十條措施》,加大對太谷、祁縣、平遙、靈石、壽陽5個非貧困縣(區(qū))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推進非貧困縣(區(qū))脫貧攻堅工作補短提質。如2020年將新增政府一般債券規(guī)模中的3.5億元轉貸各非貧困縣(區(qū));2020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5個非貧困縣(區(qū))投入達1.63億元。

  “七個一批”保就業(yè)

  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yè),晉中出臺“七個一批”措施:一是企業(yè)幫扶就業(yè)一批,二是市政項目就業(yè)一批,三是涉農項目就業(yè)一批,四是公益崗位就業(yè)一批,五是農村產業(yè)就業(yè)一批,六是勞務安排就業(yè)一批,七是“愛心”崗位就業(yè)一批。2020年,全市返崗務工貧困人口9.27萬余人,是2019年規(guī)模(80628人)的115%。

  “百企萬戶”穩(wěn)增收

  晉中組織動員企業(yè)通過與貧困村、戶結對幫扶方式,參與百企萬戶帶貧工程。受幫扶戶以不能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的未脫貧戶、脫貧不穩(wěn)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因故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四類人群”為主。全市221戶企業(yè)對接12958戶24525人,通過產業(yè)到戶、勞務用工等精準幫扶措施,共投入幫扶資金2302.35萬元。

  【脫貧故事】

  駐村第一書記 打造致富產業(yè)

  楊彬彬,中共黨員,就職于晉中學院。2015年4月被選派到左權縣羊角鄉(xiāng)武家坪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他帶領和幫扶武家坪村發(fā)展特色產業(yè),使全村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他榮獲山西省脫貧攻堅獎創(chuàng)新獎。

  武家坪是個小山村,貧困人口比例占到全村總人數的50.6%。武家坪村有家家戶戶養(yǎng)雞的傳統(tǒng),但品種落后,經濟效益不高。楊彬彬思考著從蛋雞品種入手,打造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yè),為村民尋找致富路。在數次與省農科院專家對接后,終于向村民推薦了營養(yǎng)價值高、市場反應好的綠殼蛋雞。楊彬彬除了把幫扶單位晉中學院資助的1570多只雞苗分發(fā)到戶,還把爭取來的1.5萬元贊助款也全部買成雞苗,給貧困戶分發(fā)下去。

  綠殼蛋雞產業(yè)在武家坪村迅速發(fā)展起來,但銷售問題又成為瓶頸。為幫助村民打開綠殼雞蛋的銷路,楊彬彬一方面著手注冊“羊角跑山”商標,另一方面探索出“農戶+合作社+消費者”發(fā)展模式,在晉中學院設立了農副產品代銷點,還與兩家單位簽訂了合同,對“羊角跑山”雞蛋進行掛牌銷售,每月訂單銷售200多公斤。此外,他還積極爭取鄉(xiāng)政府和上級投資180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的“羊角跑山”農副產品加工廠,以此輻射帶動全鄉(xiāng),把“羊角跑山”系列品牌做大做強。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武家坪村綠殼蛋雞養(yǎng)殖模式日臻完善,已經成為鄉(xiāng)親們的致富產業(yè)。

  殘疾農家女 脫貧帶頭人

  “殘疾人楊莉萍靠自己的雙手走上了脫貧致富路!”5月18日,記者來到和順縣李陽鎮(zhèn),當地干部推薦采訪楊莉萍的事跡。

  楊莉萍是和順縣泊里村人,身有殘疾,腿腳行動不便,過去是深度貧困戶,如今在扶貧政策支持下,楊莉萍學知識、學本領,自強不息、自主創(chuàng)業(y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成為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能手。

  走進楊莉萍家,看到她正在電腦前忙著處理電商業(yè)務。她說:“脫貧感恩共產黨,致富趕上好時代?!?/p>

  2014年,參加培訓后,楊莉萍進入電商行業(yè),她開網店、做直播,把當地的產品銷往大江南北。她說:“主要銷售和順特產,比如莜面、蕎面、苦蕎面等,每月300多單,銷售額3萬元左右,最高月銷售額達到20萬元。”

  通過自主創(chuàng)業(yè),楊莉萍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和幫助別人。村民趙素萍丈夫病逝后,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楊莉萍就主動聯系她,吸納她到自己這里來幫工,趙素萍既增加了收入,還能夠照顧年幼的孩子,使她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在楊莉萍的影響下,和順縣泊里村已有6戶村民從事電商業(yè)務,并且有更多村民愿意學習、從事電商工作。

  本版文字:苗武軍 梁朝波 程慧 庭耀

  本版圖片由晉中市扶貧辦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