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很可能成為“傷娃利器”。近段時間以來,市婦幼保健院 兒童醫(yī)院兒童消化科“聶瑩團隊”接連救治了多名誤吞硬幣的“好奇寶寶”。其中一名5歲男孩因盲目模仿短視頻里的內(nèi)容,一次性吞下了4枚硬幣,幸虧送醫(yī)及時、經(jīng)電子胃鏡取出異物,才避免了胃黏膜受損、消化道梗阻、胃腸道穿孔等嚴重后果。
5歲男孩天天(化名)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經(jīng)常干一些匪夷所思、調(diào)皮搗蛋的事情。當他刷到一條“小孩吃下硬幣,隨后自行排出”的短視頻時,就對此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想親身驗證一下這件事的真實性,于是一連吞下4枚一角硬幣。
可是,半天時間過去了,硬幣卻沒有排出來,天天感到很奇怪,便讓爸爸媽媽幫他一起找原因。家長一聽,頓時大吃一驚,趕緊拉著天天去當?shù)乜h醫(yī)院做檢查,通過腹部X線檢查明確看到天天胃部有4枚硬幣形狀的異物疊在一起,必須盡早取出,防止早飽、腹脹、胃黏膜受損等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事不宜遲!一家人立即驅車來到市婦幼保健院 兒童醫(yī)院,經(jīng)急診綠色通道進入兒童消化科??浦魅温櫖撗杆賻ьI團隊為天天仔細查體、完善檢查,以最快速度確定了最適宜的診療方案,在相關科室的協(xié)同配合下,第一時間實施了經(jīng)電子胃鏡異物取出術。他們通過電子胃鏡找準位置,再利用異物網(wǎng)兜分次撈取,將沉在胃底的硬幣逐一取出體外。整個過程僅用時20多分鐘,便為天天解除了危機。
“消化道異物是指誤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時通過消化道排出的各種物體,是兒童消化科常見的危急癥之一,尤以學齡前兒童最為高發(fā)?!甭櫖摻榻B,“硬幣是最常見的兒童消化道異物,自我們引進消化內(nèi)窺設備以來,每月都要收治三四例這樣的患兒。僅最近兩周,我們就收治了5例,均在最短時間內(nèi)實施了電子胃鏡異物取出術?!?/p>
其中,最令“聶瑩團隊”感到膽戰(zhàn)心驚的是,一名兩歲女孩誤吞一枚硬幣后,因硬幣直徑相對較大,竟卡在了食管里,繼而引發(fā)惡心嘔吐、口水直流、無法進食等癥狀,病情非常緊急。由于患兒年齡偏小、食管相對狹窄且硬幣表面光滑,抓取時稍有不慎,就會傷及脆弱的食管壁,極其考驗內(nèi)鏡操作技術。聶瑩和團隊憑借豐富經(jīng)驗、嫻熟技藝,攻克重重難關,經(jīng)電子胃鏡用異物鉗小心翼翼地抓取硬幣,再緩慢輕柔地將其取出。手術全程有驚無險,患兒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隔天就順利出院了。
對于嬰幼兒來說,這個世界是新奇的,他們非常喜歡用嘴巴探索未知的、好奇的東西,所以兒童消化道異物事件屢屢上演。“家長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只有大家想不到的,沒有孩子們不敢吃的?!甭櫖撛敿毩忻髁艘环荨拔kU名單”,近些年,他們從患兒消化道里取出了各式各樣的異物,最危險的當屬具有強腐蝕性、強磁性的紐扣電池、巴克球、磁力珠以及細長型的黑發(fā)夾等,還有尖銳的雞骨頭、魚刺、棗核等。
嬰幼兒一旦誤吞異物,家長們不必過于驚慌。一些鈍性、圓潤的異物可通過消化道自然排出,但表面尖銳、有強腐蝕性或強磁性、形態(tài)不規(guī)則等異物極易滯留在食管、胃、十二指腸等部位,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及并發(fā)癥,如食管潰瘍、胃潰瘍或腸缺血、壞死、穿孔等。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通過吞咽其他食物來促進異物下排,以免造成二次損傷,甚至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對孩子健康造成長期乃至終身影響。
“當孩子誤吞異物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流涎、腹痛等癥狀時,務必及時就醫(yī),越早越好?!甭櫖撎嵝?,“作為臨汾市兒童消化疾病診療中心,我們經(jīng)過這些年的不斷摸索、研究和實踐,形成了完整的兒童消化道異物急救體系,可第一時間安排就診、住院和手術治療,把危險降到最低。”
記者 李 靜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