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弓彥濤簡介
山西蒲縣人,1954年生,現(xiàn)已為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界聯(lián)合會會員、中新文化藝術促進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書法師。先后在山西師大體育學院、臨汾市堯都區(qū)旅游局工作。自幼酷愛書畫,博覽歷代名家法帖,長于研修,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汲取前人的經(jīng)驗和藝術精華,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其作品雍容大器,古樸雋永、氣勢磅礴,意蘊悠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作品先后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5周年”書畫大賽、“井岡山勝利會師80周年”書畫大賽、中新杯”國際書法大賽等賽事中獲獎,被授予“中國當代百名愛國書畫家”“中國當代書畫藝術領軍人物”等光榮稱號。近兩年用小篆書寫了多幅長卷,整理出五本書法書作。其書法作品展將于10月10日在我市古城公園開展。
今之臨汾即古之平陽,4700年前,帝堯在此統(tǒng)一華夏,“擇天下之中而立國”,陶寺遺址就是帝堯的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國”,在陶寺遺址出土的陶制扁壺殘片上的兩個紅色文字“文”和“堯”,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的文字?!叭粘龆?,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與我何有哉?!钡蹐驎r代的《擊壤歌》被視為我國第一首詩歌。為昭示帝堯創(chuàng)始文明之功,唐代建堯廟于臨汾,歷代祭祈帝堯。弓彥濤生于斯長于斯,半生守護堯文化,一生深受堯文化浸潤與熏陶。2014年春天,他卸任堯廟文化管理處主任,從青春英發(fā)的小伙子走到了生命的暮年。然而,他的人生并沒有在此畫上句號,從這一天開始,他又踏上了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與探索之路,開啟了他多彩的藝術人生。現(xiàn)在,即將展出的《弓彥濤書法精品展》和《弓彥濤詩書作品集》,成為他向世界交出的第一份精彩的答卷。
弓彥濤書法五體兼擅,融古匯今、詩書畫印并雄。篆書有古風古意,隸書渾厚樸茂,奇趣縱橫,楷書沉靜、自然,行書則疾徐有致,情韻兼得,如遇太極,如沐春風,草書激情蕩漾,節(jié)奏迅疾,直抒胸襟。五體互為滋養(yǎng),如篆隸使其行草得其圓潤古樸厚重之感;行草使篆隸靈動多變、造勢奇險、氣息綿綿。五體中最讓我們鐘情的是他的小篆,有蚯蚓之貌,自成一體。近些年書法界對于新異筆法有開創(chuàng),當代書法篆隸楷行草五體都被人們所重視,每種書體中的書風都被人們竭力地挖掘。篆書在當代有石開的詭譎風格,有崔學路的草篆書風,有王友誼的散筆小篆,有韓天衡的盤曲篆書,當代篆書在走向一條“寫意”篆書之路,線條隨情感流走,結構隨機應變,這樣的篆書或草化,或“圖畫化”,充分展露書法自然本真的一面。但我們看過弓彥濤篆書后,覺得在這些大家的書風之外,弓彥濤小篆開辟了另一片嶄新的疆土。著名畫家梅谷為弓彥濤篆書命名為“弓彥濤蚯蚓體小篆”,在弓彥濤創(chuàng)作的《心經(jīng)》《孝經(jīng)》《千字文》和60米長《中華字經(jīng)》等巨幅長卷小篆作品中,用筆追求一種純凈和精美,讓人感覺到大美的存在。起筆尖如蚯蚓泥行,在線條尾部形成尖而圓潤之感,這種筆法用筆平潤、筆線光潔、結構對稱。歷史上取法同時代書家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如王獻之取法王羲之,趙之謙取法鄧石如,齊白石取法吳昌碩,關鍵是吸取的東西必須有自我創(chuàng)建的東西居中統(tǒng)帥之。從弓彥濤的篆書中可看出有趙孟頫和鄧石如書風的吸收、改造和創(chuàng)新,進而從傳神到妙悟,通過高度的韻律、節(jié)奏、秩序,展現(xiàn)出深層的生命力和激情。
在弓彥濤展現(xiàn)出此次藝術盛宴之前,他已牛刀初試,完成了山東、河南書法藝術之旅,所到之處,收藏者有之,拜師者有之,無不展現(xiàn)出書法藝術的神奇魅力。弓彥濤是如何實現(xiàn)了由公務員向書法家的華麗轉身的?弓彥濤不是一夜間煉成詩人與書法家的,他5歲時,知識分子的父親被打成右派英年早逝,他度過了不幸的童年。弓彥濤自幼離開家鄉(xiāng)落戶臨汾,走進校園的他便刻苦讀書,知識給他帶來了歡樂。從小學到大學畢業(yè),書法啟迪了追尋美的理想,伴隨著他一起成長。在教育戰(zhàn)線工作后,弓彥濤從小學教師到山西師大教員,教書育人27載,冗務繁忙之際仍傾情翰墨,不離臨池之樂。在轉任堯廟文化管理處主任之后,他仍不遺余力“上下求索”。弓彥濤醉心于臨池歷代名家書帖,他少臨全帖,而是從最美的一字一點一劃中領會古人藝術之精髓。王羲之《蘭亭序》千變?nèi)f化的“之”字、趙佶婀娜多姿的三點水、鄧石如線條優(yōu)美的篆書、啟功蒼勁力拔的橫豎筆,都是他習書的先師,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習字,長年堅持不懈,幾乎達到忘我的地步,春秋更迭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弓彥濤的詩或許泄露了他跋涉書法藝術高峰的艱辛和執(zhí)著:
“下樓腳步屏氣輕,只怕驚鄰夢中醒。
一彎月牙空中掛,樹上棲鳥咋不鳴?”
“用筆百支突,宣紙千張連。
只見萬字出,不覺又一年?!惫瓘群螳@得“中新杯”國際書法大賽特邀獎第一名,第四屆歐陽詢獎全國書畫大賽、紀念康有為逝世八十周年全國書畫大賽等金獎,被中新藝術促進會等社會組織授予“中國當代百名愛國書畫家”和“中國當代書畫藝術領軍人物”等稱號。
書法是我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濃縮著中華藝術審美精義,承載著中華民族延續(xù)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追求。書法是心靈的藝術,是人格、人性的展現(xiàn);是學問、人生道德境界的升華。
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睂懕M三江水也只能算得上有技術的寫匠,不可稱為書法家。書法家必須由技入道、入道成藝。弓彥濤一生追求書法藝術,正是為了弘揚博大精深的堯文化,追尋中國文化的人文品格、藝術精神、審美高度和文化價值,將書法藝術還原于文化,實現(xiàn)從小技進入大道、從小我進入大我、從小文化進入大文化的歷史性進程。弓彥濤書法創(chuàng)作中不光是“寫字”,更在“寫心”、“寫志”,“如其志、如其學、如其人”(劉熙載語)。他在傳統(tǒng)的詩文中浸淫多年,他的詩歌讓他的作品漫逸著一種詩意、張揚著一種傳統(tǒng)文化精神。
弓彥濤具備了一個書法家的綜合條件,才情和學識修養(yǎng)兼?zhèn)?,他在書途上會以一個文化人的擔當與責任,與時俱進,不負將來,書寫更加絢爛的人生。沉沙 文/圖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