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省防汛救災新聞發(fā)布會

2021-10-12 15:56:35 來源:山西發(fā)布   瀏覽次數(shù):

  10月12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防汛救災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我省防汛救災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記者朋友們:

10月2日以來,我省多地遭遇時間久、范圍廣、強度大的降雨天氣,汾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超歷史同期最高值,對全省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汛情險情發(fā)生后,省委、省政府迅速應對,第一時間啟動救災響應,安排部署防汛救災工作。各級黨委政府、人民群眾和救援隊伍聞汛而動、奮戰(zhàn)一線、眾志成城,社會各界馳援相助,有效應對了這次罕見的嚴重洪災。目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正有序展開。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山西省防汛救災新聞發(fā)布會,向大家介紹我省防汛救災有關情況,并就公眾關注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出席今天新聞發(fā)布會的有:


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啟瑞
省民政廳副廳長宋海兵
省自然資源廳新聞發(fā)言人、副廳長武耀文
省交通運輸廳一級巡視員李貴順
省水利廳新聞發(fā)言人、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白小丹
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王進仁
省衛(wèi)生健康委新聞發(fā)言人、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省疾控中心主任馮立忠     
省氣象局新聞發(fā)言人、副局長王文義

省紅十字會副會長白冰


首先,請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啟瑞介紹相關情況。

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 王啟瑞:


各位媒體朋友:

下面,我就全省近期防汛搶險救災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汛情險情災情

10月2日至7日,我省出現(xiàn)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多地遭遇時間久、范圍廣、強度大的降雨天氣,全省平均降水量119毫米,最大為臨汾大寧縣降水量達285.2毫米。

受持續(xù)強降雨影響,省內37條河流發(fā)生洪水,高速公路、國省干線、鐵路運行受到一定影響。汾河新絳段,烏馬河清徐段,磁窯河汾陽段、孝義段等多處發(fā)生決口,南同蒲線祁縣昌源河大橋橋臺被沖垮,枕木懸空,導致列車停運。

全省11個市76個縣(市、區(qū))175.71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5人,失蹤3人,緊急轉移安置12.0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57.69萬畝,倒塌房屋1.95萬間,嚴重損壞1.8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0.29億元。

二、防汛搶險救災情況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汛救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重要要求。李克強總理、王勇國務委員就指導幫助我省做好防汛救災和群眾轉移安置等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為我省啟動了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應急管理部周學文副部長來我省進行指導,此輪強降雨以來,應急管理部先后派出3個工作組來我省指導險情處置、災害救助,為我們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給予了有力支持和幫助。

汛情發(fā)生后,林武書記、藍佛安省長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分別深入清徐、新絳等受災地區(qū)指導搶險救援、慰問受災群眾,分別主持召開全省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做好災后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工作專題部署會,對做好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分管副省長多次組織視頻調度,并帶領應急、水利等部門趕赴受災現(xiàn)場指導搶險救援工作。各級黨委政府、人民群眾和救援隊伍眾志成城,共同奮戰(zhàn),共克時艱,防汛搶險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社會高度關注、大力支持,積極捐款捐物,媒體朋友不辭辛苦,深入受災現(xiàn)場進行報道。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謝。

此輪強降雨以來,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及時啟動響應。針對此輪強降雨,省防指及時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會商研判,10月4日,啟動了省級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并根據(jù)汛情變化,及時調整響應級別。10月5日,針對晉中市、呂梁市、臨汾市先后發(fā)生多起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及時啟動了省級地質災害Ⅲ級、省級自然災害救助Ⅲ級應急響應。

二是積極采取措施。近期,全省共組織各類檢查組15673個,出動檢查人員36457人,對全省防汛救災和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全面督導檢查。本輪汛情期間,為防范事故,部分煤礦、非煤礦山、?;髽I(yè)采取了臨時停產措施,暫停了部分在建項目,部分景區(qū)實施了臨時關閉。

三是全力搶險救援。對于險情,有關市縣一方面,逐村逐戶逐人落實安全避險措施,及時組織群眾撤離;一方面,調集力量,科學救援,組織護堤搶險,確保重要設施和附近村莊安全。險情較重的太原、呂梁、晉中、運城等市共調集救援隊伍165支、13535人,動用救援車輛1210臺、水泵及大型裝備645臺(套)、沖鋒舟44艘等搶險裝備物資,全力搶險救援。積極動員群眾14000多人參加了搶險行動。目前,汾河新絳段決堤已合龍;清徐縣烏馬河流量已回落至22立方米/秒,決堤正在修復;磁窯河汾陽段決口已合龍;磁窯河孝義段搶險仍在進行中;南同蒲線昌源河大橋上行線已恢復通車,下行線正在全力搶通。省防指調動省級礦山救護隊6支,調用大功率水泵57臺,正在汾河新絳段進行抽水作業(yè)。

四是緊急調撥救災款物。目前,我省救災物資儲備充裕,全省應急管理、發(fā)展改革、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tǒng)已緊急調撥帳篷4520頂,折疊床6600張,棉衣褲24600件,棉被12120床,棉褥9800床,以及一大批應急保障食品,有力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后續(xù)會根據(jù)需求,及時予以調撥。省財政廳會同省應急廳、省農業(yè)農村廳、省水利廳緊急下達了省級雨澇災害救災資金5000萬元。財政部、應急管理部預撥我省的首批救災資金5000萬元,省紅十字會接受的社會救災捐款由省應急廳統(tǒng)籌安排的8020萬元,山西省慈善總會發(fā)放1.48億元,全力支持受災地區(qū)做好救災工作。

五是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省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集中安置點管理 保障受災群眾安全和基本生活的緊急通知》,明確安置點實施屬地管理,配齊基本設施,嚴格治安、食品安全、消防、衛(wèi)生防疫等管理,加強轉移安置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目前,轉移安置在學校、賓館、幼兒園等845個集中安置點的群眾,生活保障基本到位,安置點生活物資保障充沛。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精心做好受災群眾救助工作。近日我省將出現(xiàn)降水、大風降溫天氣,我們堅持把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擺在當前救災工作的首位,扎實抓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確保受災群眾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全。科學救治因災受傷人員,依法依規(guī)做好撫恤工作,有序開展受損房屋修繕重建工作。加強災后衛(wèi)生防疫工作,嚴格落實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措施,指導受災地區(qū)開展消殺和防疫工作,確?!按鬄闹鬅o大疫”。

二是抓緊組織排險除患。指導相關市縣調集足夠力量,細化搶險措施,盡快消除險情。緊盯險工險段、重點工程、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做好水庫、淤地壩、中小河流、尾礦庫等安全防御工作,堅決防止次生災害發(fā)生。

三是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推動臨時停產企業(yè)盡快恢復生產建設,全面達產達效。加強財力和物資保障,做好災毀路段搶修保暢,加大煤炭、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保供力度,抓緊開展農業(yè)“雙減雙搶”“三秋”大會戰(zhàn),最大限度降低災情損失。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王廳長的介紹。

下面,請省水利廳新聞發(fā)言人、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白小丹介紹相關情況。


省水利廳新聞發(fā)言人、副廳長、一級巡視員   白小丹:


各位媒體朋友:

10月2日至10月7日,我省迎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秋汛,多地遭遇時間久、范圍廣、強度大的降雨天氣,平均降雨量119毫米,汾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32.6毫米,均遠超歷史同期最高值。全省37條河流爆發(fā)5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汾河流域襄汾柴莊斷面洪峰流量達1400立方米/秒,新絳段洪峰流量達1125立方米/秒。42座水庫超汛限水位運行,烏馬河、象峪河、汾河、磁窯河等堤防決口。

據(jù)各市水利(水務)局和萬家寨水控集團初步統(tǒng)計,截至10月11日,全省10市、87縣、653個鄉(xiāng)鎮(zhèn)的水利設施出現(xiàn)不同程度損毀,主要包括:184.25公里堤防、434處護岸工程發(fā)生裂縫、塌岸等;366座淤地壩、41座塘壩發(fā)生沖溝、坍塌等;26座水電站(1座中型、25座小型)、46座水閘、1177處灌溉設施、103處機電泵站發(fā)生損毀等。初步評估,水利工程設施、在建工程、水庫移民后扶項目直接經濟損失16.04億元,后續(xù)情況仍在進一步統(tǒng)計中。

面對汛情,我們有效應對了汾河下游近40年來最大洪水,各類型水庫、淤地壩無一垮壩,超標準洪水未發(fā)生群死群傷,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下一步,我們將研判秋汛發(fā)展形勢,完善各項防御措施,加強部門協(xié)作,統(tǒng)籌運用救災資金,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白廳長的介紹。


下面,請省交通運輸廳一級巡視員李貴順介紹相關情況。

省交通運輸廳一級巡視員  李貴順:


各位媒體朋友:

現(xiàn)在由我向大家介紹全省公路災損及恢復處治情況。


一、全省公路災損情況


受連續(xù)強降雨影響,全省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災損嚴重,多地公路發(fā)生邊坡滑塌、路面沉陷、橋臺垮塌、隧道滲水等地質災害,部分公路出現(xiàn)阻斷、設施損壞等情況,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出行。


受此波強降雨影響,全省公路災損6021.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受損6.26公里,塌方4.62萬方,邊坡坍塌260處,路基路面沉陷65處,橋梁附屬設施損壞19處,隧道滲漏水13處,造成了32處道路中斷(災毀路段主要集中在G20青銀高速太舊段、G2211長延高速霍永西段、G59呼北高速吉河段、G2516東呂高速平榆段、S75侯平高速運三段、S45天黎高速左黎段)。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受損993.1公里,塌方40.28萬方,造成了72處道路中斷。農村公路受損5022公里,塌方231.1萬方,造成了3238處道路中斷。在建公路工程方面,隰吉高速全線水毀嚴重,離隰高速全線29處路基、邊坡遭遇嚴重沖刷,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運三高速三門峽黃河大橋連接線2個項目路基水毀嚴重,晉陽高速改擴建項目沁河大橋施工場地被淹。


此外,晉城、陽泉、晉中、運城等市部分水運碼頭、渡口及航道損毀嚴重,目前均已停運。


二、公路災損恢復處治情況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zhàn)場。根據(jù)氣象部門預警,全省交通運輸部門提早研判,周密安排,多次部署公路防汛保暢工作。全面啟動公路及沿線地質災害排查處治行動,派出督導組實地指導公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備戰(zhàn)于先,防患未然。


國慶期間,降雨突增,全省交通運輸系統(tǒng)迅速展開應急響應,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高速公路運營公司全面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統(tǒng)籌調度人員和機械集中開展應急搶險、搶通保通等工作。先后出動搶險人員68917人次,投入各類機械13453臺件。截至10月11日,高速公路已搶通阻斷路段30處,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已搶通阻斷路段19處,農村公路已搶通阻斷路段2800處。


經過各方努力,當前我省道路運輸網絡基本恢復通暢。但是,因受損嚴重,還有部分公路尚處于阻斷狀態(tài)。


高速公路方面,還有2處正在加緊搶通,其中,G2516東呂高速平榆段力爭10月16日前搶通,S45天黎高速左黎段力爭10月19日前搶通。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方面,還有53處正在搶通,主要集中在臨汾(16處)、運城(14處)、晉城(10處)、長治(5處)、晉中(4處)、陽泉(2處)、太原(1處)、忻州(1處),預計10月底前,再搶通20處。剩余33處由于災毀嚴重,正在開展恢復重建前期工作。農村公路方面,還有438處正在搶通,預計10月底前,再搶通361處,剩余77處受損嚴重,正在加緊開展恢復重建前期工作。


目前,省交通運輸廳已派出督導組分赴各市,對問題隱患排查、處治情況和能源運輸保障工作進行督導,力爭公路盡快通暢,滿足群眾出行需求。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李貴順巡視員的介紹。

下面,請省自然資源廳新聞發(fā)言人、副廳長武耀文介紹相關情況。

省自然資源廳新聞發(fā)言人、副廳長  武耀文:


各位媒體朋友:


現(xiàn)在我向大家介紹國慶強降雨期間,全省地質災害情況。


今年國慶期間,我省遭遇歷年少有的連續(xù)強降雨極端天氣,加之入汛以來多輪強降水影響,雨水滲透明顯,坡體含水量增大,地質災害疊加效應突顯,孕災致災風險顯著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勢非常嚴峻。截至10月11日,共發(fā)生造成人員傷亡或較大財產損失的,以崩塌、滑坡為主要類型的地質災害33起。總體來看,呈現(xiàn)以下3方面的特點。


一是頻度高。33起地質災害集中發(fā)生在10月1日—6日,占今年以來地質災害總數(shù)的55%,短期發(fā)生地質災害的頻度為歷史罕見。


二是分布廣。主要涉及晉城、運城、長治、陽泉、呂梁、臨汾等6個市,陵川、蒲縣、平順、芮城、石樓、平定等15個縣(市、區(qū)),災害分布廣,影響范圍大。


三是損失大。據(jù)初步統(tǒng)計,國慶強降雨期間,我省因地質災害造成經濟損失達5124.9萬元。


對此,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的部署和要求,全程調度,全面安排,全力防范。國慶強降雨期間,成功預報18起地質災害,避免了3837萬元經濟損失,沒有發(fā)生重大群死群傷災害。謝謝!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武廳長的介紹。

下面,請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王進仁介紹相關情況。

省農業(yè)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王進仁


各位媒體朋友:


10月2日至7日連續(xù)強降水過程,疊加入秋以來幾次強降水,覆蓋范圍廣、累計雨量大、持續(xù)時間長、多點極端突發(fā),造成全省76個縣在田作物受災、畜禽圈舍倒塌、農田及設施毀損,秋收秋種秋耕推遲,對“三秋”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面對今年極端天氣多發(fā)的情況,農業(yè)農村系統(tǒng)始終堅持早預判、早安排、早動手,特別是入秋以來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影響,采取了一系列防災減災措施。


一是提前預判,啟動“三秋”會戰(zhàn),9月中旬印發(fā)“三秋”農機化生產、秋糧收獲、小麥秋播技術指導意見,三天一次調度進展情況。9月29日召開全省“三秋”會戰(zhàn)視頻會,直通到縣1300余人參會,要求搶抓晴好天氣,加快秋收秋種秋耕。


二是迅速行動,開展“雙減雙搶”,10月7日廳黨組專題會分析研究強降雨影響,確定把救災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以減災減損、搶收搶種為中心組織開展“三秋”生產。10月8日召開全省視頻調度會緊急部署,逐市研判,分類指導,明確受降雨影響輕的地區(qū),要統(tǒng)籌調度農機抓緊作業(yè),抓好機收減損,加快收獲進度;受降雨影響較大的地區(qū),要調動一切力量迅速排澇散墑,調用機械搶收,動員人工快收,協(xié)調烘干設備滿負荷運行,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三是專家會商,制定技術方案,召集相關專家會商研究制定積水地塊排水降漬、農機化作業(yè)、小麥晚播和小麥、玉米、馬鈴薯、谷子、蔬菜、水果等主要農作物減災減損增收增效技術要點,并在廳網站、公眾號、農業(yè)12316云平臺等新媒體向全省發(fā)布,以抓好科技支撐服務最大限度減少受災損失。


四是組建團隊,專家一線服務,廳領導帶隊分4個組分別到8個受災市督促指導,“三隊”包聯(lián)服務人員全部到崗到位服務生產,產業(yè)技術體系專家全程跟蹤指導,目前全省農業(yè)農村系統(tǒng)約有3000余名干部和專家在田間地頭開展服務,廣泛宣傳推廣防災減災措施、秋收秋種關鍵技術,督促協(xié)調農業(yè)保險機構定損理賠等,幫助受災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當前,農業(yè)救災和恢復生產正處于關鍵階段,我們將按照全省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會議部署要求,發(fā)揚連續(xù)作戰(zhàn)精神,組織好以“雙減雙搶”為中心的“三秋”會戰(zhàn),強化組織發(fā)動,及時調度研判,加強指導服務,千方百計加快秋收秋種進度,確保秋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確保秋種應種盡種、面積穩(wěn)定。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王廳長的介紹。

下面,請省民政廳副廳長宋海兵介紹相關情況。

省民政廳副廳長  宋海兵:


各位媒體朋友:


近期,我省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洪災。據(jù)初步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實施臨時救助受災困難群眾43042人,其中城鄉(xiāng)低保、特困供養(yǎng)對象22509人,發(fā)放救助資金2500.1萬元;全省各級慈善會共接收社會捐款2.14億元和價值0.76億元的物資,1.48億元善款和價值0.62億元的御寒衣被等急需物資正陸續(xù)劃撥災區(qū)。


災情發(fā)生后,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擺在當前救助工作的首要位置。我廳及時成立工作組,深入災區(qū),開展安民濟物、訪貧問苦,把溫暖及時送到困難群眾身邊。


(一)切實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一是簡化審核程序。對受災情影響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群眾,充分發(fā)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將符合條件的由急難發(fā)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情況緊急的開展“先行救助”,對存在重大困難的,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加大救助力度,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


二是做好政策銜接。重點關注受災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經營、就業(yè),收入下降導致基本生活出現(xiàn)困難的城鄉(xiāng)居民,把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因災導致的特困人員,及時落實救助供養(yǎng)政策,做好照料服務,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應保盡保”。


(二)動員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通過主流媒體及時發(fā)出防汛救災倡議,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應急力量參與災害救助應急聯(lián)動機制,動員引導社會組織發(fā)揮優(yōu)勢、有序參與,積極開展應急救援、過渡安置、受災群眾心理撫慰和恢復重建工作。


下一步,民政部門將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強化部門協(xié)作,做實兜底保障,引導慈善組織積極參與幫扶,用心用情救助受災群眾,讓受災群眾吃得飽、穿得暖,基本生活得到切實保障。謝謝!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宋廳長的介紹。
 
下面,請省衛(wèi)生健康委新聞發(fā)言人、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省疾控中心主任馮立忠介紹相關情況。

省衛(wèi)生健康委新聞發(fā)言人、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省疾控中心主任  馮立忠: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災情發(fā)生后,省衛(wèi)生健康委第一時間組織動員全省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力量,全面投入到災區(qū)衛(wèi)生防疫各項工作。


一是立即啟動衛(wèi)生防疫應急機制。聞令而動,召開全省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視頻會議,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災后衛(wèi)生防疫決策部署,組織衛(wèi)生應急、消殺防疫、醫(yī)療救治隊伍,迅速落實衛(wèi)生應急響應措施,全力以赴抗災防疫。


二是在全社會發(fā)布災后健康提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一時間在各類媒體發(fā)布健康提示,宣傳災后傳染病預防控制、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預防性消毒等健康知識,人畜糞便處理和“四害”防治知識。大力開展衛(wèi)生防疫科普知識宣傳,防疫人員和社區(qū)人員走村串戶,引導群眾吃熟食、喝開水、勤洗手、嚴消毒,絕不食用淹死的禽畜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嚴防病從口入。


三是加強災區(qū)健康影響因素和傳染病排查監(jiān)測。針對災后飲用水衛(wèi)生、食品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等健康影響因素,認真開展排查監(jiān)測工作,加強風險評估,及時排除隱患。同時,全力確?!按鬄闹鬅o大疫”,全面加強肺結核、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細菌性痢疾、傷寒等腸道傳染病和乙腦、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等災后易發(fā)傳染病摸排和動態(tài)監(jiān)測,防疫于未然。


四是全面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指導各地先清理再消殺,全面清理積水、污水、垃圾、淤泥、雜物等,對雨后淹沒過的重點區(qū)域,以及農貿市場、公共場所、垃圾點等重點部位進行科學消殺,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環(huán)境清理消殺就要到哪里”,消除衛(wèi)生死角和病媒生物滋生地,嚴控傳染病發(fā)生。


五是全力救治受傷和患病群眾。在災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開設醫(yī)療救治綠色通道,安排醫(yī)療救治專班,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精心救治每一位受災受傷和患病群眾,并積極開展心理疏導援助。


六是加強專業(yè)指導。組織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傳染病、病媒生物、飲用水、食品安全、消毒等方面50余名專業(yè)人員,分11個專家組奔赴各市,指導基層開展災后衛(wèi)生防疫工作,與各市縣衛(wèi)生防疫人員一起,送醫(yī)送藥送關愛,確保防疫措施落實到位。


七是統(tǒng)籌做好災后衛(wèi)生防疫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力抗災防疫的同時,慎終如始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持續(xù)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馮主任的介紹。

下面,請省氣象局新聞發(fā)言人、副局長王文義介紹相關情況。

省氣象局新聞發(fā)言人、副局長王文義:


各位媒體朋友:


下面我就氣象有關情況做一簡要介紹。


一、汛期以來降雨特征


6月份入汛以來,受低渦切變線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共同影響,我省降雨呈現(xiàn)降雨過程多、過程雨量大、極端性明顯、時空分布不均等特征,7月份有兩次強降雨過程,主要出現(xiàn)在我省的晉東南地區(qū)。進入9月份,我省接連出現(xiàn)了5輪強降雨天氣,并且強降雨主要集中在忻州以南的地市,降雨區(qū)域疊加明顯,從9月1日到10月7日,全省平均降雨量達到302.2毫米,是常年同期(72.3毫米)4.18倍,為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同期的最大值。


特別是10月2日7日,我省出現(xiàn)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秋季最強的降雨過程,強降雨主要集中在4日5日,降雨中心在呂梁、臨汾、晉中三市交界處一帶,降雨量由中部向南北逐步遞減。太原、陽泉、呂梁南部、晉中、臨汾北部、長治北部在150毫米以上,其中,13個市(縣區(qū))超過200毫米,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19毫米。從10月份以來降雨統(tǒng)計看,截至10月10日,全省平均降雨量為127.1毫米,是常年同期(9.5毫米)的13倍,太原、晉中、陽泉比常年同期偏多20-24倍,忻州、呂梁、臨汾、長治偏多10-16倍,大同、朔州、運城、晉城偏多4-6倍。


二、10月2日—7日強降雨過程服務情況


針對10月2日—7日的強降雨天氣過程,9月29日,組織有關廳局召開了山西省國慶天氣會商會,對國慶期間的天氣及影響情況進行了分析研判;9月30日,召開了國慶假日天氣形勢新聞發(fā)布會,通報了10月2日-7日強降雨天氣過程,中央、省級10多家主流媒體參加發(fā)布會。


根據(jù)天氣情況,10月3日省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啟動了暴雨Ⅳ級應急響應,27個成員單位、各相關市政府進入應急響應狀態(tài),省氣象局同時啟動了部門暴雨Ⅳ級應急響應。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聯(lián)合水利、自然資源、公安、住建等部門,第一時間發(fā)布山洪災害氣象風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道路交通安全、城市內澇等氣象災害風險預警563條。10月2日—7日山西省預警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共發(fā)布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共1654條,向決策服務人員和氣象信息員發(fā)送短信181萬余人次。


三、未來一周天氣形勢及建議


受中等偏強程度的冷空氣影響,10月13日夜間至17日我省大部分地區(qū)將出現(xiàn)大風降溫天氣,并伴有弱的降水過程。主要降水時段在13日夜間到14日,過程降水量1~8毫米,北部局部地區(qū)可達10毫米以上;15日—16日北中部部分和南部局部地區(qū)有4~5級、短時6級或以上西北風,氣溫持續(xù)下降,過程降溫幅度:全省大部分地區(qū)將下降8~10℃,北部局部下降12℃以上,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7日和18日凌晨,17日凌晨北部高寒山區(qū)最低氣溫可下降至-12℃~-8℃;18日氣溫持續(xù)走低,北中部和南部山區(qū)將出現(xiàn)霜凍或初霜凍。


大風降溫、霜凍等對秋收秋播和救災處置工作會產生一定影響,15日前后我省中部及南部局部地區(qū)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建議加強轉移安置人員和救災人員的防雨和保暖工作。同時此次降溫和降水天氣疊加,易形成道路結冰,對交通運輸、搶險救災及公眾出行會有一定程度不利影響,建議做好相關預防應對工作。謝謝!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王局長的介紹。

下面,請省紅十字會副會長白冰介紹相關情況。

省紅十字會副會長  白冰: 


各位媒體朋友:


首先借此機會,衷心感謝大家對山西暴雨災情的關注和無私捐贈。根據(jù)本次新聞發(fā)布會的安排,由我向大家介紹省紅十字會關于此次災情的相關工作。


一、工作部署安排情況。


10月7日,我會召開黨組會議,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緊急啟動Ⅳ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隨后,根據(jù)災情升級為Ⅲ級,并通過手機、報紙、網絡等傳媒向社會公布接受捐贈的方式,正式啟動“山西暴雨災情專項募捐”,開通24小時捐贈熱線;各市紅十字會積極響應,迅速投入到救災工作當中。同時,及時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報告我省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爭取總會救災資金和物資支持;10月8日,根據(jù)《山西省紅十字會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全會工作人員按照職責分工,有序開展應急救援、募捐、救助和公示等工作;同時,派出救災工作組分別赴災情嚴重的太原市清徐縣、運城市新絳縣、稷山縣等地開展災情評估工作;晉中市介休市、長治市襄垣縣、運城市新絳縣和稷山縣等紅十字救援隊第一時間奔赴受災地參與轉移群眾、排水泄洪等救援工作;全省紅十字志愿者主動集結,協(xié)助開展救災物資接收、發(fā)放等工作,推動救助工作有序開展。


二、資金、物資接收和發(fā)放情況。


這次災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災情發(fā)生后,眾多愛心人士和企業(yè)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截至10月11日24時,全省紅十字系統(tǒng)共接收愛心捐贈款物累計近1.36億元,其中資金1.12億元,物資0.23億元;省本級近1.22億元,其中資金1.01億元,物資0.2億元。小到幾分錢,大至幾千萬,我們都通過紅十字會官網進行了及時公示。


災情發(fā)生后,我會第一時間從備災資金中撥付120萬元用于支持太原、呂梁、晉中、陽泉、長治、臨汾、運城等市紅十字會的抗洪救災工作;10月9日,我會再次撥付345.04萬元物資(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撥付的199.1萬元救災物資),其中包括棉被、賑濟家庭包、沖鋒衣、帳篷等,用于支持太原、呂梁、晉中、陽泉、長治、臨汾、運城等市紅十字會的抗洪救災工作。同時,我會及時與應急廳溝通,核實資金、物資撥付事項,著力簡化分配流程、加快運轉效率、規(guī)范工作運行,堅持“資金??顚S?、物資快撥快用”,做到快而不亂、嚴格有序。目前,我會就8020萬元募捐資金已向省應急廳報告請示,將按照指示,統(tǒng)籌用于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來,我會將重點圍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強防汛救災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與應急管理、氣象、衛(wèi)生健康、民政等部門的溝通聯(lián)系,切實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賦予的職責,做好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各項工作,充分發(fā)揮紅十字會作為黨和政府的人道助手作用。


二是主動接受社會監(jiān)督。我會主動邀請紀檢部門參加捐贈款物接收使用管理專題會議,及時聘請第三方進行專項審計,自覺接受各方監(jiān)督,切實做到公開透明。將根據(jù)全系統(tǒng)捐贈款物接收發(fā)放情況,及時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實施動態(tài)跟蹤監(jiān)督,全面及時掌握款物情況。目前,我會已公開監(jiān)督熱線0351—3580210,歡迎大家監(jiān)督。


三是持續(xù)做好捐贈信息公示,對每一筆捐贈款物的接收、撥付、分配、使用情況及時公示,切實保障捐贈者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謝謝!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謝謝白會長的介紹。

接下來,開始回答記者提問。請各位記者在提問前先通報所在新聞單位的名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剛才,王廳長在情況通報中提到了因強降雨造成煤礦臨時性停產,請問現(xiàn)在這些煤礦復產情況如何?謝謝!

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  王啟瑞: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是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問題。自10月2日強降雨以來,太原、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等6個市轄區(qū)內的部分生產煤礦受強降雨影響,自行采取了臨時的緊急停產撤人措施。截至目前,除4座煤礦仍處于停產狀態(tài)外,其他煤礦都已恢復生產。在仍停產的4座煤礦中,臨汾市有3座合計產能360萬噸/年,因井下涌水較大停產,待井下隱患消除后,近日即可恢復生產;太原市有1座,產能120萬噸/年,因山體滑坡阻斷運煤公路而停產,待運煤公路通暢后即可恢復生產??傮w來看,這次強降雨雖導致部分煤礦臨時緊急停產,但停產時間很短,不會對我省煤炭保供造成明顯影響。謝謝!


山西日報記者:


  近期,全省防汛形勢嚴峻,請問省水利廳在防汛救災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對于下一步的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做了哪些安排部署?

省水利廳新聞發(fā)言人、副廳長、一級巡視員  白小丹:


感謝記者的提問。在應對前期強降雨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壓實責任。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防汛救災工作要求;嚴格執(zhí)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派出專家工作組,指導督促市縣做好強降雨和山洪災害防范工作。


二是注重及早部署,預防為先。先后6次下發(fā)防范通知,滾動開展水情會商和分析研判,10月6日,緊急調度太原、晉中、呂梁、臨汾、運城五市水利部門,部署應對汾河特大洪水。持續(xù)發(fā)布山洪災害風險預警,加密測報頻次,及時啟動應急響應。


三是科學分洪攔洪,做好調度。滾動修訂水庫調度方案,汾河干流上,調度汾河水庫、汾河二庫、文峪河水庫、柏葉口水庫等攔蓄洪水,流域內,調度有防洪任務的水庫攔蓄洪水,充分發(fā)揮水庫防洪的攔峰、錯峰、削峰作用。


四是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科學防洪。先后派出5個工作組,赴呂梁、臨汾、長治、晉城、運城等地開展防汛技術指導。預判洪水演進趨勢,連續(xù)發(fā)出山洪預警。派出專家組,赴新絳、汾陽、清徐等地,制定科學的堤防封堵方案,劃定人員撤避范圍。緊急調集技術人員裝備,調用防汛搶險物資,支援地方搶險,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目前,汾河新絳段、磁窯河汾陽段已順利合龍;烏馬河、象峪河已完成工程搶險;磁窯河孝義段的農田和村莊正在排洪,后續(xù)將修復堤防決口。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


  • 一是發(fā)揚連續(xù)作戰(zhàn)精神,繼續(xù)做好重點河道堤防險工險段應急處置。

  • 二是加快推進災后重建和水毀工程修復。重點是河道堤防險工險段、病險水庫、灌區(qū)工程設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設施、病險淤地壩等災后水毀修復。

  • 三是積極推進今年確定并開工的水利工程項目復工復產。

  • 四是大力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分析匯總河道行洪情況,綜合研判,制定汾河等重要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方案。

  • 五是強化救災資金統(tǒng)籌運用。用好省級救災資金100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各類救災資金,支持嚴重水毀工程和設施搶修等工作。謝謝大家!

中國新聞社記者:


  請問下一階段,我省在推動公路災毀恢復處治上有哪些重點安排?在確保煤炭保供道路運輸通暢上又有哪些具體舉措?

省交通運輸廳一級巡視員   李貴順:


感謝記者的提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公路災毀重建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加強巡查、及時處治、限時修復”的目標,持續(xù)加大公路巡查,重點排查公路及沿線,特別是存在重大隱患路段的地質災害風險。對小修小補即可恢復通車的,發(fā)現(xiàn)一處處治一處;對一時難以搶通的,及時封閉道路,安排專人值守,制定合理的繞行方案并及時向社會公布。對災損嚴重需要重建的,在評估災損情況的基礎上,抓緊編制災后恢復重建方案,開展項目前期方案準備工作。省交通運輸廳已派出督導組分赴各市,對問題隱患排查、處治情況和能源運輸保障工作進行督導,力爭公路盡快通暢,滿足群眾出行需求。


同時,此次公路災毀問題的發(fā)生,也為供暖季能源保供運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為全力做好“晉煤外運”道路運輸?shù)谋Mū彻ぷ鳎〗煌ㄟ\輸廳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持續(xù)加大公路巡查力度,特別是對能源運輸?shù)闹攸c區(qū)域、重點路段、重點時段實施重點監(jiān)測,最大限度保障道路通暢。同時,進一步強化秋冬季養(yǎng)護,提前做好易積雪、結冰路段和事故多發(fā)路段等路段的養(yǎng)護保暢工作。


第二,加強與相鄰省市溝通,及時發(fā)布預警和交通管制信息,提前做好車輛分流工作,確保路段之間、市域之間、相鄰省份之間的公路網暢通。對地質條件復雜、一時難以恢復的災損公路,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合理的繞行方案,保證能源物資運輸車輛“出得去、回得來”。


第三,強化管理和完善公路暢通預案,最大限度降低極端天氣對車輛運輸?shù)挠绊?,進一步提升收費站、服務區(qū)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效率,具備條件的收費站開通能源運輸車輛專用通道,保障其優(yōu)先通行。謝謝大家!


山西廣播電視臺黃河節(jié)目中心記者:


  本輪國慶強降雨期間,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省自然資源廳新聞發(fā)言人、副廳長   武耀文:


  感謝記者的提問。災情就是命令。國慶強降雨期間,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統(tǒng)一安排部署,多措并舉,全力防范和應對地質災害,總體工作較為扎實。主要采取了5方面的措施。


一是全程調度。針對本輪強降雨極端天氣,我們5次召開全省調度和部署會議,9次緊急發(fā)文針對性安排,8次與相關部門專家會商,共同研判災情,提出應對措施。 


二是及時預警。會同省氣象局發(fā)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7次,發(fā)送預警短信3.5萬余條。發(fā)現(xiàn)險情及時針對性預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8起,提前緊急避險撤離1308人。比如,10月6日,我們成功預警預報、避讓臨汾市蒲縣蒲城鎮(zhèn)昕水灣小區(qū)崩塌地質災害,避免了居民和行人的重大傷亡。


三是密集排查。全省共派出專家技術人員共1700余人次,協(xié)助和配合地方連續(xù)對10315處隱患點進行巡查、排查、核查。


四是注重技防。充分發(fā)揮799處地災隱患點普適型監(jiān)測設備預警作用,累計發(fā)出橙色等級以上預警預報979次,預報的險情均得到及時核實和現(xiàn)場處置。


五是果斷撤離。出現(xiàn)險情及時果斷采取撤離避險措施,共轉移撤離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4.3萬余人。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續(xù)嚴防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


一要全面啟動地質災害隱患再排查。根據(jù)省委、省政府統(tǒng)一安排,針對地質災害具有突發(fā)性、滯后性的特點,我們已于10月11日全面啟動新一輪地質災害隱患再排查,今天下午將召開全省視頻會議,對排查工作再動員、再調度、再推進。


二要持續(xù)加大預警和值守力度。堅持發(fā)布預警預報信息,持續(xù)落實應急值守制度,防患于未然,做到“雨停工作不停”,不放過一個疑點,不放過一處隱患,確保險情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預警、及時處置。


三要進一步做好應急處置準備工作。繼續(xù)派出專家隊伍提供技術支撐,完善防災避險應急預案,一旦出現(xiàn)災險情,果斷采取科學應對措施。我們將不遺余力地履職盡責,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這次強降雨過程對農業(yè)生產造成一定損失,省農業(yè)農村廳下一步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促進生產降低損失?

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  王進仁:


感謝您的提問。當前,農業(yè)救災、秋收秋種仍在關鍵時期,一些延伸、次生災害還可能發(fā)生。農業(yè)農村系統(tǒng)重點是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雙減雙搶守好“米袋子”。持續(xù)抓好“三秋”會戰(zhàn),加強災情調度研判,精準落實有效措施。搶時排澇散墑,盡快排盡田間積水。統(tǒng)籌調度好農機作業(yè),搶時搶收、應收盡收,協(xié)調做好晾曬烘干,防止霉變發(fā)芽,確保顆粒歸倉。搶時搶種、穩(wěn)定面積,督促指導運城、臨汾、晉城、長治等麥區(qū)力爭10月20日前適播期多種種好,晚播小麥要整好地、施好肥、拌好種,落實各項技術措施,確保應種盡種。


二是千方百計保障“菜籃子”。我們已會同財政部門下?lián)芫葹馁Y金,主要用于洪澇災害重災縣生產恢復。要廣泛發(fā)動群眾生產自救,做好損毀大棚、圈舍、農田等設施修復整理,抓好秋冬果菜生產。認真落實省政府生豬產業(yè)政策,保障生豬和肉蛋奶穩(wěn)供。加強受災區(qū)、疫源地動物疫病特別是炭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和執(zhí)法,堅決杜絕染疫和病死畜禽流入市場。


三是防范返貧鼓起“錢袋子”。堅持田內損失田外補、前鏈損失后鏈補、產業(yè)損失就業(yè)補。加強對受災群眾生產生活情況摸排監(jiān)測和支持幫扶,防止因災致貧返貧。開展秋冬季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就業(yè)促增收活動,組織企業(yè)、合作社等通過省內外各類展會、平臺和渠道產銷對接,擴大銷售。落實各類農業(yè)保險政策,加快災情查訪和定損理賠,最大限度減少農民因災損失。


四是下沉一線服務“一攬子”。全省農業(yè)農村系統(tǒng)都要到一線到災區(qū)到最需要的地方,用心用情用力落實領導包保、“三隊”包聯(lián)、專家指導等各項措施,連續(xù)作戰(zhàn),真抓實干,確保圓滿完成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各項任務。謝謝! 



山西晚報記者:


  據(jù)了解,我省災情發(fā)生以來,廣大愛心人士和單位紛紛向我省慈善組織捐款、捐物,請介紹一下民政部門下步將如何引導規(guī)范慈善組織依法有序開展慈善捐贈。

省民政廳副廳長   宋海兵:


感謝您的提問。我省災情發(fā)生以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單位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踴躍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全省各級慈善會共接收捐贈款、物共計2.9億元。在此,我們謹向所有關心、幫助、支持山西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的各界愛心人士和單位表示誠摯的感謝!目前,各級慈善會接收的2.9億元捐贈款物中,1.48億元善款和價值0.62億元的御寒衣被等急需物資已緊急劃撥災區(qū),重點用于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接下來民政部門將指導各級慈善會根據(jù)各地實際需求,及時劃撥捐贈款、物,確保善款善物迅速分配、有效使用


慈善捐贈是助力救災及災后重建的重要資源。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會嚴格按照《慈善法》和《山西省慈善事業(yè)促進條例》,指導慈善組織依法合規(guī)使用款物,增強收支信息公開的及時性、準確性,進一步增加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jiān)督,確保社會各界的愛心落到實處,切實做到讓愛心放心、使善款善用。


同時,請廣大愛心人士和單位在捐贈過程中注意識別合法的公開募捐活動。按照《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慈善組織開展的所有公開募捐活動都已通過“慈善中國”網站進行備案,愛心人士和單位可在捐贈前登錄“慈善中國”網站查詢公開募捐活動的相關信息。目前,山西省慈善總會和山西省紅十字會均已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公開發(fā)布救災倡議,大家可按照公布的方法途徑和具體聯(lián)系方式參與捐贈。謝謝!



央廣網記者:

  

洪澇災害過后,如何做好個人防?。?/span>

省衛(wèi)生健康委新聞發(fā)言人、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省疾控中心主任  馮立忠:


感謝您的提問。做好災后個人防病,是做到“大災之后無大疫”的關鍵。洪澇災害對疾病流行因素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供水系統(tǒng)毀損、水體污染、食物短缺、居住環(huán)境破壞、蟲媒滋生等方面。如何做好災后個人防病,一方面災區(qū)防疫人員會指導大家開展防病工作,另一方面,這里我提醒災區(qū)群眾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要強化健康意識。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切實提高自我防病意識,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不亂丟垃圾,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疫病。


二是要注意飲水衛(wèi)生。洪澇災害發(fā)生后,原有安全的飲用水因淹沒、破壞而不能正常使用,且水體容易受人畜排泄物、死畜尸體污染。因此,一定要喝開水或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不喝生水。蓄水池、水井重新使用前必須進行清淘、沖洗與嚴格的消毒,經評估無風險后方可使用。


三是要注意食品衛(wèi)生。吃新鮮飯菜瓜果,不食用霉變和泡水食物及死因不明的家畜、家禽、魚蝦等。吃燒熟煮透的食品,不食用野果野菜。生熟食分開,餐具要經常消毒,保持衛(wèi)生清潔。


四是要防止蚊蟲叮咬。及時清理日常垃圾,投放至指定地點,排除積水,定期進行消毒工作,防止蚊蠅孳生,做到垃圾的日產日清。睡眠時防蚊蟲叮咬,可使用蚊帳、蚊香、菊酯類殺蟲藥物噴灑。


五是遇有不適及時就醫(yī)。如有發(fā)熱、全身疼痛、嗜睡等全身癥狀,或者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或者鼻塞、流涕、咽痛、發(fā)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或者出現(xiàn)黃疸、皮疹等,應及時就醫(yī)。在就醫(yī)過程當中,做好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乘坐交通工具,戴好口罩。謝謝!  



香港商報記者:


  今年后期氣候情況如何?

省氣象局新聞發(fā)言人、副局長   王文義:


感謝您的提問。從氣候角度分析,受拉尼娜現(xiàn)象影響,預計今年11月,全省大部分地區(qū)降水偏多1~2成,其中忻州市南部、呂梁市、太原市、臨汾市北部、晉中市西部偏多2~5成;全省大部分地區(qū)氣溫接近常年略偏高。


預計今年12月,全省大部分地區(qū)降水偏多1~2成,其中臨汾大部、長治市、晉城市、運城市偏多2~5成;全省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常年偏低0~1℃。由于預報時間較長,以上僅是趨勢預測,還不夠精確,請大家及時關注最新天氣預報。謝謝!



山西新聞網記者:


  關于如何確保捐贈款物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對于網友比較關心的在線直捐平臺卡頓、捐贈證書無法即時生成等問題,如何解決?

省紅十字會副會長   白冰:


感謝記者的提問。在這次災情捐贈款物使用中,屬于定向捐贈的,我們嚴格按照捐贈者的意愿,及時撥付給定向受捐單位或地區(qū)。非定向的捐贈,我們主要根據(jù)災區(qū)實際需求,以及報請省應急廳統(tǒng)籌用于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確保愛心捐贈款物及時使用,發(fā)揮效用;其次,所有捐贈款物的收支情況,我們將通過紅會官網,動態(tài)實時公示款物去向,主動接受監(jiān)督。再次,在災情結束后將開展專項審計并向社會公開??傊覀儗⒋_保資金使用公開透明,不辜負每一份愛心善意。


2021年初,我會對官方網站進行了升級,目前還處在試運行中。在線直捐系統(tǒng)是我會新開發(fā)的版塊,相關技術和使用體驗也在逐步完善中。這次災情發(fā)生后,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截至10月11日24時,我會已經收到了35萬余筆捐贈,大多數(shù)是通過在線直捐系統(tǒng),前期,確實出現(xiàn)了一些卡頓、捐贈證書無法即時生成的問題,我會已及時與第三方技術公司進行了溝通協(xié)調,通過技術升級、容量擴充等手段,目前,存在的問題已經全部解決。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對山西的關愛和無私的捐贈。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張羽:


  由于時間關系,現(xiàn)場提問環(huán)節(jié)就到這里。

再次感謝各位發(fā)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fā)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