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特殊學校教師張巖:用愛心呵護“折翼天使”

2015-10-08 15:46:24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shù):

     臨汾新聞網訊 她是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師,為了讓智障兒童能夠像正常孩子一樣健康快樂成長,她把美好的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他們,用愛心呵護著一批批“折翼天使”的成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她就是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張巖。
    張巖從事特殊教育事業(yè)10余年,她所教的智障孩子中,大多數(shù)孩子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只會在教室里呆坐著。他們中有的半天都沒有反應,有的大小便不能自控,有的一興奮就大聲尖叫,滿教室亂跑,但多數(shù)是膽小、倔強、自卑心理突出的孩子。教這些孩子,最困難的是教會孩子們技能和文化知識,這要付出比教正常兒童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耐心和精力。同一個內容反反復復講上幾十遍,說得口干舌燥,聲音嘶啞了,孩子們還是不會,這是常有的事。
    面對困難,張巖也曾經動搖過。
    但是,家長們那緊鎖的額頭、孤立無援的眼神,讓她感到心痛,感到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作為一名特教老師,為廣大殘疾兒童家長解除后顧之憂,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學校,張巖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教孩子們文化知識和生活技能,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學習、進步。下班后,她抓緊一切時間與學生家長溝通,告訴他們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情況,和家長們共同探討如何讓孩子學得更快、更好。
    班上的劉定良不僅智力發(fā)育遲緩,肢體還殘疾,學習落后一大截。為了不使劉定良學習落下,張巖經常下班后對他進行專門輔導。由于他右邊身體軟弱無力,導致右手無法寫字,張巖就手把手地教他用左手寫字,一筆一畫,日復一日。在她的堅持下,劉定良終于可以用左手寫字了!有些學生家離得遠只能住校學習,為了使他們能夠適應住校環(huán)境,張巖經常在節(jié)假日到校陪著他們。有一天晚上,一名學生突然發(fā)生嘔吐,當時表針已指向晚上10點半了。張巖接到電話后,馬上騎車趕往學校,由于跑得急不小心摔倒了,她沒有顧及疼痛,帶傷看望學生,并給他到藥店買藥。直到學生癥狀減輕安然入睡后,她才放心回到家。學生家長知道后,堅持要給她醫(yī)藥費,但被她拒絕了,她說:“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就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對待他們,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請你們放心?!弊鳛閷W校教學骨干,張巖總是堅持這樣的觀念:特教學校沒有“差生”,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生,只要他來了,我們就應該努力地、細心地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場合肯定這些優(yōu)點和長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才能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智障班學生年齡、智力水平參差不齊,分數(shù)不再是衡量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擔任班主任工作后,張巖就與其他老師一同商量制定學生常識教育內容和孩子個別輔導內容。在教學中,她實施分層教學,注重個別輔導,積極探索“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開展,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她越來越覺得自己知識的不足。業(yè)余,她潛心學習,讀書、上網,貪婪地汲取著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為了使智障學生有良好的心理和品德,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張巖注重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他們如何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特別是怎樣正確對待挫折。她還特別重視對智障兒童的勞動教育,分階段向學生開展勞動技能指導。第一階段是以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為主,如控制大小便、洗臉、洗手、穿衣、疊被子、背書包等。第二階段是以家務勞動為主,如拖地板、洗衣服、摘菜等。
    每一項勞動技能在教法上都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反復訓練,經常操作。經過她的努力,班上孩子們的生活技能都有了大輻度地提升。
    張巖就是這樣用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為特殊教育事業(yè)無私奉獻著,她用實際行動體現(xiàn)了一名教師的先進品質,為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填上了一塊堅實的基石。她連年被市教育局評選為優(yōu)秀班主任,在去西南大學研修期間,她不僅順利完成學業(yè),而且還被學校評選為優(yōu)秀學員。她撰寫的《關于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和《淺淡對弱智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兩篇論文也先后在省教育學會和省特殊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榮獲二等獎和優(yōu)秀獎。(郭璞)

     

責任編輯:席沛釗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相關閱讀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